幼儿文学语言作品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文学语言作品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文学语言作品活动教案1课程分析
散文《坐火车》选材于《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主题《春天真美丽》。这首散文富有童趣,内容浅显易懂,给人的印象是活泼的、优美的。在“坐火车”的游戏中孩子感受到散文优美的意境。通过散文幼儿体验到春天的美,同时增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程目标
1.欣赏散文,感受坐火车时观察到的春天景色。
2.理解词和短语:一片、绿油油、金黄色、钻……
3.通过游戏,体验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课程准备
1.物质准备:PPT、大纸箱做的“山洞”
2.知识准备:
(1)事先了解幼儿有关坐火车(汽车)的经验,知道从车窗往外看风景。并组织幼儿玩“火车”的游戏。
(2)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一些春天的景象。
课程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坐火车》,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坐过火车吗?春天到了!坐上老师的小火车一起去郊游吧!听!火车开了!
(听音乐,坐火车)
二、主要部分
1.第一次播放PPT,初步感知理解散文内容。
(1)呜!长长地火车开啦,呜!长长的火车开啦!坐上火车往外瞧!(PPT—1绿油油的麦苗)
提问:宝宝们!你看到了什么?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一看!这是
麦苗!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像这种很绿很绿、绿
得发亮的绿色我们可以说绿油油!什么样的麦苗啊?
(请几名幼儿学说:绿油油的麦苗)
(2)火车继续出发喽!呜!长长的火车开啦!坐上火
车往外瞧!(PPT-2金黄色的油菜花)
提问:咦?这是什么呀?真漂亮!像这种亮晶晶的黄色我们
可以说金黄色!什么颜色?
(请几名幼儿学说:金黄色的油菜花)
油菜花漂亮吧!我们也变成一朵金黄色的油菜花吧!
(自由做油菜花)
你是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我是金黄色的油菜花)
(3)火车 又要出发喽!一会儿我们还会看见什么呢?
呜!长长的火车开啦!坐上火车往外瞧!
(PPT-3黑乎乎的山洞)
提问:咦! 怎么回事啊? 怎么什么也看不见?
哦!原来火车钻进了山洞里。(PPT-4)
(4)这儿有个长长的山洞,想不想钻山洞?好!那就钻进去试试吧!
(5)钻进山洞看见什么啦?(什么也看不见)
山洞里什么样子的?(黑乎乎)
小结:刚才坐上火车往外瞧!一会儿是绿油油的麦苗,一会儿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咦?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了?原来火车钻进山洞里!坐火车有趣吗?
2. 第二次播放PPT,完整欣赏散文。
(1)想不想再坐一次?好!坐上火车准备出发喽!这一次把你看到的景色大声地说出来哦!
(2)师幼完整朗诵散文。
(3)边游戏边朗诵散文。
3. 创编活动。
(1)宝宝们,坐上火车往外瞧!春天美不美?哦!那你觉得还会看见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幼儿自由讲述)
(2)分散观察并讲述。
师:一起去看一看、瞧一瞧!和好朋友说一说。
(3)集中讲述
(4)集体创编
师:好!火车继续往前开啦!把你看到的大声地说出来哦!
(5)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朗诵散文。
三、户外活动:开火车
师:走!坐上火车,一起瞧瞧幼儿园里还有哪些漂亮的风景呢?呜!长长的火车开啦,坐上火车往外瞧……
附:散文《坐火车》
呜!长长的火车开啦!
坐上火车往外瞧:
一会儿是绿油油的麦苗,
一会儿是金黄色的油菜花。
咦?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了?
哦!原来火车钻进了山洞里。
坐火车真有趣!
课程反思
《坐火车》是一节散文欣赏活动。小班孩子在刚入园时,一个拉着一个开火车散步、外出参观,乐此不疲。《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有一节散文活动《坐火车》。前一阵,我们也刚带孩子去公园秋游,在孩子有了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组织这个集体活动,以“坐火车”的游戏形式层层递进、贯穿始终,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
首次“坐火车”让孩子动起来,边走边欣赏,边走边讲述,初步感知词语:红彤彤、金黄色等等;再次“坐火车”幼儿很自然地完整地跟随老师讲述散文;因为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让幼儿在“流动”的状态下观察“静止”的秋景,这样比坐在位置上单幅欣赏效果更好。而通过“山洞”的钻爬游戏,孩子能亲身感受到“什么也看不见”的效果。而且这样的反复游戏,不但满足幼儿“玩”的需求,孩子们学习的兴致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在创编过程中,由于小班幼儿记忆力比较浅显,所以利用车厢图片墙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找寻记忆;“山洞”变成“图片墙”会让孩子们眼前一亮,也激发孩子“说”的乐趣。并在走走看看的过程中大胆地讲述;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在一个安静且宽松的氛围里,通过去听、去看、去说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文学语言作品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 ……此处隐藏13397个字……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的同时,发展了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活动主要采用倾听与表达、追问与设疑、联想与创作,通过听、想知道故事中的树就是我们的妈妈,孩子就是逐渐长的我们。在说与做中萌发孩子关爱他人及感谢之情,并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及身边人的爱。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愿意在活动中胆表述,萌发爱的情感。
2、知识目标: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故事的中的内容。
3、能力目标:认真倾听,能用不同的方式向身边的人表达爱。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意。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胆猜想与表达,读懂故事,明白树给予了男孩所有的爱。
活动难点:在故事中理解树的付出与男孩的索取,懂得并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PPT、音乐《神秘花园》《感谢》《可爱颂》、爱心卡、彩色信封3个、爱心袋1个、小图片2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绘本《爱心树》,引出主题。
1.教师与幼儿谈话。
师: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最爱的人是谁吗?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本讲述爱的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们从这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师:它可能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呢?为什么叫它《爱心树》呢?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分段落讲述并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感受树不同的快乐。
(1)第一页到第四页
师:为什么树很快乐呢?
师:对,因为有小男孩的陪伴。
(2)第五页
师:为什么树会感到孤单呢?
师:要是有小男孩陪伴该多好啊!
(3)第六页
师:猜猜看那位孩子会说什么?
师:有可能,我们一起听听男孩说了什么?
(4)第七页
师:如果你是树会答应男孩吗?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来听听树是怎么说的?
师:孩子,树这次是用什么办法带给男孩快乐与满足?
师:树用自己的果实助了男孩实现愿望。
(5)第八页
师:男孩说,我需要一间房子保暖,你可以给我吗?
师:孩子说说你这次的想法?树这一次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往下听。
师:树说我没有房子,身体就是我的房子,你砍下我的树枝拿去盖房。
师:你是小男孩你会忍心砍掉树枝吗吗?为什么?
(7)第九页
师:孩子又有很长没有来看望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树很开心,快乐的几乎说不出话来。
(8)第十页
师:男孩的心情怎样?我猜男孩这次又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赞同吗?会是什么困难呢?
师:家说的都有可能,我们继续往下听。
师:我年纪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了……我要带着家人去远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师:一条船?树这次会满足男孩的愿望吗?
师:你是树你会怎么做?听听故事中树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9)第十一页
师: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
(10)第十二页
师:男孩最后一次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树跟前时,树说:“我现在只是老树墩,真是抱歉...”
师:树为什么要抱歉呢?
师:因为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助男孩,给予男孩,带给不了男孩快乐和满足。
(10)第十三页
师: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树很快乐。
三、游戏《爱的传递》,幼儿尝试复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对话。
1.教师与幼儿讨论
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喜欢故事中树吗?还记得故事中的小男孩向树要了哪些东西吗?树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它们之间的故事就藏在老师这个爱心里,想打开看看吗?都想打开呀,这样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音乐响起时我们很小心的传递爱心,音乐停止时,爱心落在哪个宝贝手里,请你从爱心袋里抽出一个秘密信封,打开看看并说一说里面的图画故事,好吗?
2.音乐《可爱颂》,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传递爱心,遵守游戏规则中,胆讲述图画内容。
四、借助图片,梳理梳理故事内容,分角色讲述故事。
师:男孩在一天天长,由当初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位老人,树给予了它果实、树枝、树干,最后只剩下一个老树墩。
1.分角色完成简单的表演,教师旁白。
师:在老师的小筐里就有故事中的男孩和树,请8个小朋友围城一个圈,先想好你要扮演那个角色,然后从里面选好自己的角色记住后贴在自己胸前,试着讲一讲?
2.感受树给予男孩的爱
师:树很爱小男孩,为小男孩做了很多事情,带给了快乐与满足。孩子你们刚才感受到树的爱了吗?
小结:树爱男孩,男孩给予树快乐,爱与被爱其实都很很幸福。
四、找我身然的“树”,萌发爱的情感.
1.情感迁移
师:那你们从出生到现在,身边有没有像树一样爱你们的人呢?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2.幼儿相互讨论并回答。
小结:今天回家向爱我们的爸爸妈妈说声“我爱你”,向爱我们的老师说声"谢谢",抱抱一下我们的好朋友。
五、播放歌曲《感谢》,幼儿制作《爱心卡》。
1.教师讲解制作要求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有好多感谢的话要说给爱你们人,老师这里准备了爱心卡,请把你们想说的话画在爱心上,把我们的爱心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好吗!
2.幼儿开始制作《爱心卡》,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六、请幼儿将自己制作好的《爱心卡》挂在“爱心树”上。
师:孩子们带着我们的爱心树给后面的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思:
《爱心树》是美国20世纪最伟的绘本专家之一希尔弗斯坦的作品,他讲述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之间耐人寻问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温馨的故事,略带哀伤的感动,慰藉人们的心灵的故事。因为故事讲述的小男孩在不断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是树一直在默默的助和支持,男孩才获得了满足愉快。故事情节离孩子生活较远,孩子较难将情节与生活进行直观的链接,因此在执教过程中,提问环节及幼儿分组进行讲述环节,幼儿的能动性稍微有些欠缺,预设和生成有细微差距。根据幼儿应进行灵活调整,采用猜想、假设、追问、移情等方式,又一次激活幼儿的思维,尤其在唤醒爱、萌发爱、表达爱的环节孩子的思维达到了制高点。
从整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来看,预设的三维目标幼儿情感、知识、能力相吻合。后面将一步结合本次思进行梳理、整合,让本节课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极限,更好地为幼儿所享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