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4-09-13 16:34:39
有关幼儿园教案10篇

有关幼儿园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 篇1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

小帮手

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帮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如:XXX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有价值的话题,扩展讨论;帮助幼儿区分食品和用品两类)。

(五)延伸我们帮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什么?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文字工人,激发幼儿对父母及其他工人劳动的尊敬和热爱。

2、根据文字对称特点,学习用模板拓印的方法剪制文字并制作字幅:工人。

3、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度,增强幼儿对文字游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工人半边字的模板人手一套,剪纸文字工人一套,剪刀、铅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幼儿园是谁造的吗?爸爸妈妈们有建筑工人的请站起来,(集体致敬:谢谢你为我们盖房子!)我们穿的衣服是谁造的?爸爸妈妈们是纺织工人的请站起来(集体致敬:谢谢你给我们做衣服!)我们吃的牛奶、面包是谁造的?不知道没关系,可以现场请教你的爸爸妈妈。(允许幼儿父母帮助回答。)?

师小结:工人叔叔、阿姨们真了不起,我们小朋友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好东西一样样都是他们造出来的。

二、学习剪制文字:工人

1、承接语切入主题:为了表示对工人的感谢,陶老师特意剪了两个字(出示文字:工人,集体认读。)我还把字变成了漂亮的字幅。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好多也是工人,让我们一起来用灵巧的小手,变出工人两个字,做成漂亮的字幅,为他们送上光荣的称号,好吗?

2、出示图例,集体观察分析制作步骤:

(1)先把长方形纸短边对边折,

(2)用铅笔把字模沿封口描下轮廓,引导幼儿注意看准方向!(工字是横笔朝外,人字是捺笔朝外)

(3)用剪刀沿轮廓剪下。

3、集体复述剪纸步骤,突出注意要点,画上“眼睛”表示,提出做成字幅还需怎样操作的问题,请幼儿根据范例观察讲述。

4、幼儿开始操作,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作品:突出线条工整,颜色均匀,装饰有新意。

四、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并说一句问候的话语。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图片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中班教案-《奇妙的伞》。

2、 引导幼儿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认识伞的功用。活动准备:

1、 故事:爱画画的公主。故事中的图片四幅。

2、 蚂蚁、小鸟、等动物的图片,小船、鸟窝等图片,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奇妙的伞》》。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爱画画的公主〉。---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位公主不爱讲话……要仆人去找画上的东西。

(出示第一幅图)我们也来比划一下,猜猜看是什么?要顺着数字来连。(幼儿回答)(出示第一个仆人的图片)原来仆人拿的是什么?可是公主看了蘑菇却摇摇头,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二幅图)我们也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公主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出示第二个仆人的图片)仆人拿来了公主最爱吃的棒棒糖,公主看了棒棒糖,叹了口气,咬了咬笔杆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三幅画)我们再来用手比划一下,猜猜看公主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出示第三个仆人的图片)这次胖仆人拿来的.是一棵松树。公主看见仆人扛了一棵树来,气得脸都红了。她掏出一支笔,仔仔细细的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四幅画)我们再来比划一下,猜猜公主画了什么?(幼儿回答)(出示第四个仆人的图片)这次,瘦仆人买来的是一把伞。公主站在伞下觉得凉快多了。公主笑了,仆人也笑了。

提问:梳着两根辫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蘑菇呢?蘑菇什么地方像伞?穿红裙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棒棒糖呢?棒棒糖什么地方像伞?胖 ……此处隐藏4341个字……否则是结不出大南瓜的。)

巡回指导要点:

1、用南瓜藤的口吻创设情景性语言,引导幼儿关注表现南瓜藤使劲长的方向,如使用了2个重点提示:

(1)锄去杂草(转圈的线条);

(2)长满整个菜园。

2、用工具材料的替换来帮助幼儿把握作画的.先后顺序。在此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为:

(1)表现密密麻麻到处爬满藤(使用深绿淡绿色炫彩棒)

(2)表现藤上长满南瓜叶(使用绿色颜料和叶子印章)

(3)表现结出一个个小南瓜(使用橙色颜料、南瓜模板和小刷子)。

3、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拓印的不同方向位置来关注构图的变化(若构图太空,就可以说“找个好朋友”、构图太满就说“太挤了,不舒服”)。

4、以农民伯伯的口吻,鼓励孩子超越砉师的作品

师:好了不起,你们种的南瓜比我还多1

5、鼓励幼儿画满并添加更多的南瓜

师:比比哪个小农民的本领大,种的南瓜最多!

四、分享交流,布置农场

1、将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在开心农场背景墙上

师:快到农场里来瞧一瞧,开心农场南瓜大丰收!

2、渗透一和许多、手口一致点数等数学领域内容

师:老师种了几个南瓜?你们呢?比3个南瓜多1个是几个……

3、出示一篮南瓜实物

师:哎哟嗨!哎哟嗨!小农民来把南瓜扛回家,下午请食堂阿姨烧成南瓜汤,一起来品尝,好吗?

幼儿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领悟诗意,能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猜字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出示象形字的课件)

(学生看课件猜出“客”字)

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出示“客”的课件)学生跟课件书空。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个“客”字,这首是:(学生说课题)(板书《回乡偶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字谜引入,感悟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孩子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来帮助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藏有一个“客”字,你们找到它了吗?

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你真会发现。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句诗。(课件出示这句诗)(学生读)

师:(出示插图)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章,你们会怎么问我呢?会问什么呢?

生: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您是干什么的?您来这里是找人吗?

……(三个学生,师适时点评。如称呼不对,要引导学生;用了 “请问”一词,表扬有礼貌)

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知道当时孩子们会这么问,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不认识他)请用诗句回答(“儿童相见不相识”)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读诗句)

师:从这两句诗来看,贺知章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当作“客”了,从哪里看出他是“客”呢?请看插图(出示插图)。

生:学生仔细观察图。

师:那他是不是“客”呢?从那句诗可以读出来?

生:不是客,因为我从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出,他并不是客,是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到家乡。

师:请把你们的理解放进诗句中去,一起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这两句诗的图)

2、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师:为什么诗人年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要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回家乡呢?

生:我知道,因为那时候交通非常不便,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回家不容易呢?(出示插图)

生:骑马。

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出门不是靠走路就是骑马,经过跋山涉水,回家一次确实不容易。可是那么艰难,作者还是要回老家啊,你体会到了什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板书)

师:我们怎么读才能突出诗人回乡不容易呀?学生再次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设计理念:紧扣“客”字,切入理解诗句,从后到前,更好地理解“回”的含义。创设情境,借助插图,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3、个性朗读,深化理解。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都知道原来这个让孩子们看成是“客”的人其实不是“客”,而是久居他乡的游子回家了,所以题目中不是“来”而是“回”(板书),让我们加上对“回”字的感受,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师:五十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全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贺知章一起思念家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分组背诵,一起背诵)

4、指导书写:“客、何”,观察、书写、展评。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三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提醒大家:客: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何:竖钩起笔处不要在横的末端。音:突出中间主笔横。

四、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1.就在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唐代贺知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其实,他还写了另外一首表达自己回乡后的情感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欣赏《回乡偶书》之二)

2、热爱家乡这一千古不变的情怀,还体现在许多的古诗佳作中。我们熟悉的还有――生:李白的《静夜思》,生:张继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布置作业

把《回乡偶书》编成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和妈妈听。

《有关幼儿园教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