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设计意图:
“过新年”这个主题蕴含了许多节目特定的认知元素,如新年的祝福、新年的礼物、新年人们的年龄变化,等等。
我通过与家长交流,发现新年礼物是小班幼儿感兴趣的一个内容,伴有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元素,比如,收到礼物时的感受与交往(礼仪与交往),打开礼物前的猜测与判断(合理想象与判断的方法),打开礼物后的验证过程与心情(验证并获取经验)。
在思考活动方案时,我认为以不打开礼物为前提,让幼儿用各种方法来判断包装袋(盒)中“有”和“没有”礼物。是活动中幼儿积累认知经验的重点。由此,我形成了设计思路:以礼物为线索,将寻找礼物、猜测礼物、分享礼物的过程自然衔接并层层递进,激发幼儿从寻找中收获情感,发展语言;从探索中寻找方法,发展思维;从分享中体验快乐,尝试交往。
目标:
1.在猜测礼物、打开礼物的'过程中,体会节日来临的快乐。
2.尝试用各种方法(如摇、捏、闻、掂等)来判断礼物的“有”或“没有”。体验探索的乐趣。
准备:
1.包装精美的礼物(事先藏在活动室内的各处,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1)礼物既有盒装的,也有袋装的,其中有极少数盒(袋)内没有礼物。(2)礼物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需要出发考虑,能引起幼儿猜测或判断,如:有或无声响,有或无香味,有或无重量,等等。其中有一两样是能够产生争议的,如分量很轻,无法一下子判断出来。
2.桌面上有笑脸和哭脸两个大圆圈,分别表示“有礼物”和“没有礼物”。
3.幼儿有收到或打开礼物的经验。
4.歌曲《新年好》磁带。
过程:
一、寻找礼物
1.新年快到了,你想不想收到礼物呀?别急,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新年礼物,就藏在我们活动室里,一起去找找吧!
2.你在哪里找到了礼物?(可以随机用“哇!你找到一大盒礼物”“瞧!他找到的是一袋礼物”等进行评价。)
3.你是怎么一下子就找到礼物的?(发现礼物的精美包装。)
4.礼物盒、礼物袋里究竟有没有礼物呢?老师请你们先不要打开,想办法猜猜看。
二、猜测礼物
1.你找到的礼物盒(袋)里有没有礼物?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运用摇、捏、闻等各种方法来判断礼物的有与无,并注意动词的使用。)
2.如果你觉得你找到的包装盒(袋)中有礼物,就把它放在笑脸娃娃的圆圈里;觉得没有,就放在哭脸娃娃的圆圈里。
3.共同验证猜测的结果。
(1)验证笑脸娃娃圆圈里的礼物盒(袋)。
这些都是小朋友认为里面有礼物的。究竟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打开礼物盒(袋)看一看(直接打开礼物盒。)
(2)验证哭脸娃娃圆圈里的礼物盒(袋)。
a.这些盒(袋)子里有礼物吗?(请几个幼儿再次上来辨别或判断。)
(其中有一件礼物因为没有声音、没有重量、没有味道引起了幼儿的争论。)
b.究竟有没有呢?我们也打开看看(请个别幼儿打开)。
(幼儿打开礼物盒,一只大大的氢气球慢慢升起,孩子们非常惊喜,大声喊道:“有礼物的,是氢气球,气球飞起来了……”)
c.原来是有礼物的!是氢气球!气球你好!祝你新年快乐!
d.小结:刚才大家想了许多办法,终于发现了礼物盒里的秘密。
三、享受礼物
1.新年里,大家一定还能收到很多礼物。收到礼物时应该和送你礼物的人说些什么呢?(谢谢;祝你新年快乐!)
2.《新年好》音乐响起,幼儿和教师、同伴一起分享礼物。
评析: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周洪飞
一、选择了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这个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该活动以礼物为栽体,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的经验,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找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切入口。
二、提供了一些富有童趣的教学具为了达成目标,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礼物既富有童趣,又蕴含探索价值。那些包装盒、包装袋上有小锁、拉链、胶带、绳子,等等,可以从多方面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动作技能。
三、设计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过程
小班幼儿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较弱,要求幼儿在不打开礼物包装的情况下猜测礼物的有与无,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来探索、判断,有效促进了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感受朋友间互赠新年祝福的快乐。
了解贺卡,知道贺卡是表示祝福或问候的一种卡片。
尝试制作贺卡。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贺卡”组图;《祝你新年快乐》故事音频及图片;背景音乐。
材料准备:
装饰好的贺卡一张;空白贺卡人手一张、油画棒。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材料“装饰好的贺卡”及组图“贺卡”,引导幼儿了解贺卡。
——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一份神秘人送来的'礼物,礼物现在就在老师的手上,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纸、卡片)
——这份礼物叫贺卡,你们知道贺卡吗?
——贺卡有什么用?
——贺卡上有什么?
小结:贺卡是人们在遇见喜庆的日子或事件的时候,互相赠送表示祝福或问候的一种卡片。贺卡上一般有表示祝福的文字或图案。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祝你新年快乐》,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朋友间互赠新年祝福的快乐。
——河马壮壮画了好多贺卡要送给他的好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壮壮的贺卡都送给了谁吗?我们一起听故事,去故事里找一找答案吧。
——壮壮为什么要送贺卡给好朋友们?(新年快到了)
——壮壮在贺卡上画了什么送给兔一一/熊猫奇奇/小猴闹闹/小老鼠皮皮?(糖果、面包、饼
干、面条)
——每张贺卡上都写了什么话?(祝你新年快乐)
——除了说“祝你新年快乐”外,我们还可以怎么祝福朋友?
小结:除了说“祝你新年快乐”之外,我们还可以说“祝你越长越高”、“祝你越来越棒”、“祝你天天开心”等。
播放背景音乐,发放材料“空白贺卡、油画棒”,鼓励幼儿动手制作贺卡。
1。讨论如何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我们可以为谁准备一张贺卡?
——可以怎么装饰贺卡?
小结: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家人或者好朋友准备贺卡,贺卡上可以画上你喜欢的或者是对方喜欢的各种图案。
2。播放背景音乐,发放材料,幼儿动手制作贺卡。
——现在每个人桌面上都有一张空白的贺卡,请你动手画一画,让贺卡变好看起来吧。
交流展示贺卡,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贺卡。
——你在贺卡上画了什么?
——你想将这张贺卡送给谁?
活动延伸
教师组织幼儿互赠贺卡,并说一句祝福语。
家园共育
将送给家人的贺卡让幼儿带回家送给家人,并在赠送的时候说一句祝福语。
附【故事】
新年快到了,河马壮壮想寄卡片给他的好朋友。壮壮画了一片大大的面包送给熊猫奇奇,画了一块糖果送给兔一一,画了一块饼干送给小猴闹闹,又画了一碗面条送给小老鼠皮皮。每张贺卡上都写了一句话:祝你新年快乐!
第二天早上,壮壮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奇奇、兔一一、闹闹和皮皮手上都拿着贺卡,开心地说:“壮壮,谢谢你,祝你新年快乐!”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我们常吃的粮食,知道粮食对身体的`作用。
准备:
各种粮食做成的食物,如米饭、面包、面条等。
活动与指导:
1、请幼儿观察大米、白面、生面条,并请他们说出各种粮食的名称。
2、将大米、白面、面条煮熟,请幼儿比较与未煮熟时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品尝煮熟的食物。
4、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这些食物对我们身体有什么益处。
5、小结: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粮食,吃了粮食身体才能健康,才能长大个。
建议:
可以结合吃饭时间向幼儿介绍各种粮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肢体语言表示对同伴的友好。
2、体验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家园配合,收集表示人与人之间得友好的图片。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积极参与游戏,尝试用多种肢体语言表示对同伴的友好。
2、活动难点:懂得用合适的动作表示对同伴的友好。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和做肢体游戏,让幼儿学会如何用肢体语言表示对同伴的友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
(1)欣赏图片。
师:小朋友们,以前有一群非常有礼貌的人,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时,都会做一些动作来表示友好,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2)模仿图片上人们表示友好的动作。
师:好朋友见面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和你身旁的小伙伴一起来学学吧。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当你遇见好朋友时,可以用肢体动作告诉他们,你很喜欢他,见到他很高兴。
2、肢体游戏:走一走,动一动。
师:老师的好朋友是杨老师,看看我们见面时是怎么做的。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师:(边走边念儿歌)走啊走,走啊走,找到我的好朋友。好朋友,见面了,握握手,握握手。(抱一抱,搂搂肩,贴贴脸)
(2)幼儿参与游戏。
师:在幼儿园里,你的'好朋友是谁呢?当你看到好朋友时,会不会抱一抱,搂一搂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教师念儿歌,幼儿四散找朋友。
(3)情感体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与培养抱抱、握手的感觉。
师:你和朋友抱抱、握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
引导幼儿指导:我们的身体动作好像会说话一样。
3、拓展练习:想一想,做一做。
师:除了这些动作,你还会用什么动作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喜欢他?
引导幼儿想一想有没有和刚才不一样的动作来告诉大家你们是好朋友。(在音乐《找朋友》的背景下)
自我反思:
活动通过看看、学学、说说,让幼儿理解常见肢体语言的含义,并在游戏中尝试用多种肢体语言表示对同伴的友好,体验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很高兴,在“拓展练习”环节幼儿能做出许多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是xx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感受幼儿园景物、房舍的美,产生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2)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幼儿园,如很大、很美等。
(3)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幼儿园多美丽。
(4)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等好习惯。
(5)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一个生活在爱和美好的世界里。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认识幼儿园的兴趣
提问:谁知道,我们是哪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
2.知道自己是x x幼儿园的`小朋友,寻找幼儿园的园牌,认一认园名
参观幼儿园大门,告诉幼儿门旁墙上金光闪闪的字是我们幼儿园的名字。幼儿跟念几遍“xx幼儿园”。
3.参观幼儿园全貌,知道幼儿园很大、很美
(1)走进大门观赏幼儿园的全貌,知道幼儿园很大、很美。
(2)找找幼儿园最漂亮的地方。提问:我们的幼儿园漂亮吗?你最喜欢什么地方?
(3)幼儿自由地在喜爱的景物、房舍前坐坐、玩玩、谈谈、说说。
(4)念儿歌(小结):我们幼儿园,又大又漂亮;我们小朋友,人人都喜欢。
文档为doc格式